经济体制改革论文_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变化及其社

文章目录

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

1.1 变量选择

1.2 研究方法

    1.2.1 灾情指数模型

    1.2.2 空间自相关模型

    1.2.3 空间计量模型

    1.2.4 地理加权回归(GWR)模型

1.3 数据来源

2 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变化特征

3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的社会经济效应

3.1 灾情社会经济效应的全局空间关联

3.2 灾情社会经济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检验

    3.2.1 空间计量模型估计与识别

    3.2.2 全局社会经济效应

3.3 自然灾害社会经济效应程度及变化

    3.3.1 模型对比与参数检验

    3.3.2 自然灾害社会经济效应程度的演化特征

4 结论与讨论

4.1 结论

4.2 讨论

文章摘要: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构成了严重威胁。中国自然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及其社会经济效应研究,对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政策、实现社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。通过构建灾情指数模型评估了2000—2018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的自然灾害受灾程度,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(GWR)模型揭示了自然灾害时空格局演变的社会经济效应。结果表明:(1) 2000—2018年中国自然灾害受灾程度总体有所下降,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格局,高受灾中心集中在西南、东南地区;(2)受灾面积对经济发展、人口增长、农业生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,而倒塌房屋数量对本地区及邻近省域经济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;(3)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、人口增长的负效应自东向西逐渐增加;农业生产效应呈西正东负的格局,这与省域受灾程度、灾害种类及防灾减灾能力密切相关。

文章关键词:

项目基金: